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聚集三农企业推荐供求信息现代农业展会招商观光农业农业新闻名优产品特色产品
天气预报

栏目导航
新闻搜索
热门点击
联系我们
  • 网址域名:http://www.zgxdny.net
  • 电子邮件:特色农产品供求信息请发布到zgxdny@126.com
  • 联系电话:15321758535
  • 咨询客户:林先生

  • 首页图片中心观光农业  
     
    世界一流的北大荒农机
    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17969次 更新时间:2009-6-2 21:52:17

     1985年,利用澳大利亚政府援建项目和自筹资金,黑龙江垦区组建了农业航空试验站,农业机械化开始向立体空间发展延伸。目前,黑龙江垦区已有农用飞机31架,可实现灭虫、除草、防病、喷洒叶面肥,可护林防火、救灾抢险、增雨防雹,可防治水稻“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农业航化作业为黑龙江垦区的现代化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里程碑

      一望无垠的绿色铺向天边,农用飞机穿行在低空往来施肥,大马力拖拉机迅捷耕作在田间,一台台喷灌机平移圆走播洒着雨露。春播之际,激光平地机的智能作业让地面像水面一样平整,气力式精密播种机高精度地播下一粒粒种子;收获时节,一望无边的庄稼在田间直接脱粒,装车,运进现代粮食处理中心,经烘干塔直接脱水入仓……

      千里北大荒已形成从田间到场院,从地面到天上的机械化、立体化作业,形成了中国最大的现代农业大机群,农业机械标准化作业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树起了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据统计,黑龙江垦区农业劳均生产粮食3.5万公斤,创造了全国最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于世界发达国家劳均生产粮食2.8万公斤的水平。垦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82%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这一切都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悉悉相关。

    大马力神话

      北大荒农业开发和建设的历史也是一部农业机械化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成为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五六十年前,中国的农业机械化,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从零起步。曾经南征北战的老红军、老八路、老英雄们,解甲归田重上北大荒开发建设的战场。他们漫山遍野搜寻,找来了仅有的几台侵略者遗弃的汉诺玛克、卡特彼勒、苦麻兹、法兰毛等旧式“火犁”。没有拖拉机手,坦克手登上了驾驶台;没有配件,机械师自己研究自己造;没有技术,他们在日本人留下的破旧仓库里,办起了中国第一期拖拉机手训练班。从人拉犁,人拉播种机,人拉圆盘耙起步,到前苏联提供整套设备援建友谊农场;从一个个机械化试点,到国产拖拉机下线。1964年,国家一次性调给黑龙江垦区国产东方红牌拖拉机2000台。中国终于有了自己初成规模的农业机械化。北大荒成为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实验示范基地。

      60年里,背负着共和国的使命,黑龙江垦区率先走上了农业机械化的征程。在近30年改革春风的洗礼中,中国式家庭农场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重经营体制,使20多万个职工家庭成为中国农业机械化的主力军。在黑龙江垦区决策层的运筹下,集约化经营、精准农业、保护性耕作的脚步如大潮涌起,后力坚挺。

      现代农业装备工程启动日,成为中国农业走向高层次机械化的第一声春雷。大马力拖拉机被传神了,像铁甲战车,可以卫星导航,自动驾驶,一台能顶十几台甚至几十台过去的拖拉机。2004年5月10日,是中国农业机械化高扬风帆的日子。这一天,位于北国江城哈尔滨的会展中心彩球飘舞,鼓乐喧天,热闹非凡。一大早,成批的市民涌向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他们赶来看大马力,一睹世界现代农业装备的风采。在占地上万平方米的阔大的广场上,从美国引进的126台世界上最先进的大马力拖拉机整队排列,结成黑龙江垦区的现代机械化方阵。一队队驾驶人员像战士一样挺立车旁,人与车相映生辉。

      9时58分,全场礼炮轰鸣,五彩齐飞。国家农业部领导宣布,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黑龙江垦区现代农业装备工程”正式启动。126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自动化、智能化大马力机车,自黑龙江省城哈尔滨出发,分赴黑龙江垦区53个现代农业装备工程示范区。一时间,华夏大地为之轰动。它标志着黑龙江垦区,乃至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现代农业装备广泛应用电子、液压、信息化技术。一台大马力拖拉机相当于一个一流的科研所。它应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等现代科技成果,经过综合组装配套,实现信息采集自动化、作业操作程序智能化,可实现精密播种、变量施肥、卫星定位、自动导航、即时测产等更高水平的标准化作业,进一步实现大面积粮食生产的集约化,成为抗御自然风险能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保障。

      登上大马力的驾驶室如同进入一个多功能的实验室。密闭式驾驶室内设有空调,自主控温,四季如春;调频收音、立体音响,播放VCD、DVD,可缓解疲劳;启动电脑,可卫星定位、自动导航;网络对讲机,连接指挥中心,连通供应、修理、餐饮相关机构。置身驾驶室内,没有震动,没有噪音,一尘不染。大马力的人性化设计,带来了人们理念上的变化。它让世人看到,原本繁重、沉闷、单调的农业生产劳作,竟然可以这样地从容不迫、舒适安逸。

      农机局长李俊告诉记者,一台国际先进水平的大马力拖拉机,一昼夜联合整地作业达1500亩,作业时速10公里,相当于国产东方红802普通拖拉机的6-8倍。大马力配带大型联合整地机将原来普通拖拉机单项完成的灭茬、深松、合墒、碎土、镇压等作业项目变成复式作业一次完成,亩节本增效15元以上;采用精密播种机播种大豆、玉米,每亩节约种子2公斤以上,增产10公斤;采用机械化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大豆、玉米每亩增产20%以上;采用大型联合收获机冬天收获玉米,实现了全部秸秆还田,保持垄型,降低水份,每亩综合节本增效20-30元;采用机械化插秧技术,水稻每亩增产5-10%。大马力机械节油、节种、节肥、节水等效果明显。在完成同等作业量的情况下,375马力拖拉机比东方红802拖拉机节油20-30%。黑龙江垦区3600万亩耕地如果全部实现大马力机械化耕作,每年节本增效约为18亿元。一台大马力拖拉机组担负面积在3万亩以上,年创效益能力达30-40万元,可在6-8年内收回投资。据专家介绍,大马力的使用寿命为20年。在余下的12-14年内,大马力拖拉机将创造巨额的效益。

      以大马力为标志的现代农业装备带来了诸多人们始料不及的变化。北大荒最大的红星现代农机服务中心为人们打开了又一扇窗。这里以“立足精准农业,发展现代农机”为理念,通过采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全球地理信息系统和RS卫星遥感系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所属全部机车统一标准,统一计划,统一调度,统一核算,使农机管理由原来的分散式、粗放式管理转变到现在的“集中化、信息化、网络化”管理。网络成为种植户、有机户、管理人员三方共享的信息源。劳碌间隙,点击鼠标,足不出户的人们就可以调用机车性能、状况,作业数量、质量等数据。管理中心可通过大屏幕看到拖拉机和收获机在田间即时作业的场面,在第一时间将当日农业生产动态、信息以手机短信的方式传递给每一个驾驶员。

      如今的家庭农场主成了演绎大马力神话的主体。葛柏林,这个与大马力一起迅跑的家庭农场主,已名满北大荒。他是第一个靠使用成套大型农业机械、规模经营家庭农场的人。2003年12月他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十大种粮标兵”称号。葛柏林有了大马力机械,有了力量,有了空闲去筹划筑路,修渠,植树,保护湿地,改善人文环境,良化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走进现代化的葛柏林家庭农场住宅区,红砖铁瓦,绿树成荫,红花绿草,清新扑鼻。500平方米职工别墅,内设卫生间,用自来水,睡席梦思床,看大屏幕彩电,听立体环绕音响。生活区内篮球场、台球室、科技文化阅览室,一应俱全。遇有机缘,人们可以一睹上有天鹅盘旋,左右七彩山鸡起舞,门前竟现野鹤听音的奇景。如今,三江平原腹地的八五九农场的葛柏林家庭农场已建成拥有耕地7000亩、林地2000亩、湿地900亩,总经营面积1万多亩的生态型现代化家庭农场。沃野深处,一个个现代家庭农场成为黑龙江垦区创造大马力神话的代言人。

    瞄准世界最前沿技术

      关注当代国际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最前沿技术,建立一个开放的系统,吸收一切外来之长,并结合实际,不断地为我所用,形成了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长足发展的动力源泉。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发生在1978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黑龙江垦区率先引进了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美国迪尔公司生产的农机设备62台件,投放在友谊农场,由五分场二队进行国家的现代化农业试验。当年,这个队创造了人均生产10万公斤粮豆的劳动生产率,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这不仅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新起点。

      1985年,利用澳大利亚政府援建项目和自筹资金,黑龙江垦区组建了农业航空试验站,农业机械化开始向立体空间发展延伸。目前,黑龙江垦区已有农用飞机31架,可实现灭虫、除草、防病、喷洒叶面肥,可护林防火、救灾抢险、增雨防雹,可防治水稻“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农业航化作业为黑龙江垦区的现代化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先后利用世行贷款、补偿贸易、加拿大政府贷款等项目,黑龙江垦区从国内外引进、采购了一大批农业机械,基本实现了田间作业机械化。1999年,利用日本政府2亿美元贷款项目,引进1万多台件各类大型农业机械,黑龙江垦区实现了“24111”农机装备工程,即建设两个示范区、四个现代化农场、一个旱田规模机械化分局、一百个机械化水田队、一百个机械化旱田队。1980年建成的30万亩规模的洪河农场成为全国第一个现代化农场,实现了国内高机械化率、高劳动生产率、高商品率的突破。目前,黑龙江垦区的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7%,其中40%是通过以农业机械化为载体来实现的。

      面对市场国际化的激烈角逐,黑龙江垦区抓住一个个信息,一次次机遇,下力气向世界农业机械化的高端进军。近几年,黑龙江垦区又有计划、有预见、有远谋地引进了世界特大型的大马力拖拉机、收获机和配套的复式作业联合整地机、耕耘机、气力式精密播种机、免耕播种机、水田激光平地机和塑料池埂、高速插秧机、半喂入水稻收获机、水稻低温烘干机、青贮玉米饲料收获机、芸豆收获机、马铃薯、甜菜播种机、收获机等。这每一项引进都包含着一系列的现代农业技术,每一次引进都蕴藏着一个方面的技术革命。黑龙江垦区还先后从美国凯斯、迪尔公司引进“精准农业”技术和成套设备,分别在友谊、大西江农场进行试验、示范,开始攀登世界农业机械化金字塔的尖顶。自2004年起,黑龙江垦区重点组织实施了现代农业装备工程,到目前为止已建设旱田现代农机装备区206个,累计投资达8亿多元,从国内外购置了世界先进水平的大马力拖拉机、收获机、配套农具等3000余台件。截止2006年末,黑龙江垦区已拥有农用机械总动力472.3万千瓦,农用大中型拖拉机3.43万台,大中型配套农具8.4万台,大中型联合收获机1.31万台,农用飞机31架。全垦区农业生产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已达93.3%,其中旱田95%,水田90%,基本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高度的机械化。黑龙江垦区整个农机装备水平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一步跃入世界先进行列。

      世界先进的现代化的农机装备,催生了先进适用的农艺技术。黑龙江垦区建立健全的以深松为主,垄、平、卡相配套,松、旋、耙相结合的蓄水保墒的现代耕作制度取代了传统的连年平翻。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全垦区重点推广应用了与现代农业装备相适应的土壤深松、精密播种、秸秆还田、水稻插秧、侧深施肥、航化作业,以及节油、节水、节肥、节种、节药等20多类100多项农机新技术和新机具,彻底变革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独特的农机经营管理模式伴随着大马力的脚步在北大荒人创新发展中诞生。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各地。黑龙江垦区一举打破了“大锅饭”、“铁饭碗”,改变了过去国有国营的单一体制,建起了以“两自理、四到户”与“统分结合”为特征的“大农场套小农场”双层经营体制。与此同时,作为主要生产工具的农业机械,从此改变了国有国营的旧模式。“统分结合”、“统放结合”成为新一代农机经营管理样式。该统的统,该分的分,该放的放。农机的经营权很快落到家庭农场,转让到户。股份制、合作经营,使家庭农场成为农业机械化的投入主体、经营主体。顺应大机械化的特征,现代管理方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大农场与小农场的经营对接中,以合同形式推出的“六统一”标准化应运而生:统一停放保管、统一管理指挥、统一油料供应、统一作业标准、统一收费结算、统一维护验收。这种独特的农机经营管理模式,将土地与机械、分散经营与统一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今,在垦区到处可以看到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的农机具停放场。周围有树木,院内有花草。车有库,具有棚。各种机械停放整齐划一,排列有序,状态良好。

      高档次的农业机械化和现代的管理方式使黑龙江垦区基本改变了农业靠天吃饭的面貌。现代农业装备实现的土壤深松、秋整地、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实现秋雨春用,春旱秋防,建立了蓄水保墒的“土壤水库”。大马力机械使抢农时、争主动变为现实。春天播小麦不超过5天,比传统作业缩短10天;大豆、玉米不超过15天,比传统作业缩短10天;水稻插秧不超过15天,比传统作业缩短10天。百分之百的耕地轻松实现秋整地、“黑色越冬”,奠定了农业高产、稳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据测算,黑龙江垦区现有的3600万亩耕地,如果全部采用现代化的农机装备,可使目前从事种植业的人员从30多万人减少到10万人,甚至5万人。

    领跑中国农业机械化

      2005年12月9日,黑龙江垦区发展现代农业暨粮食总产突破100亿公斤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当年,黑龙江垦区粮食总产一举突破100亿公斤大关,创造了用10年时间使粮食总产增加50亿公斤的奇迹。

      据了解,黑龙江垦区在1962年为国家拿下第一个粮食总产10亿公斤时,艰苦奋战了15年;到1995年粮食总产达到50亿公斤则整整奋斗了48个春秋,而后来粮食总产增加50亿公斤仅用了10年。2006年黑龙江垦区粮食总产达到113.2亿公斤,再度刷新历史最高水平。这不能不说是共和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这一奇迹的产生很重要的原因是得宜于黑龙江垦区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人们说,坚持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黑龙江垦区,成为领跑中国农业机械化的一面旗帜,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

      视中国农业现代化为已任,黑龙江垦区正在用60年的时空实现着当年“超英赶美”的民族梦想。坚持用世界最先进的农业机械武装农业,如今,黑龙江垦区的农业机械化已开始朝着更宽领域、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农业生产全面积、全作物、全过程、全方位机械化挺进。

      在更新大马力机械,大幅提高旱田机械化水平的同时,黑龙江垦区大力发展占整个耕地面积1/3还多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围绕着“三化一管”(即品种优质化、旱育壮秧模式化、全程机械化、叶龄指标计划管理)的栽培模式,结合北方种植水稻的特点,积极探索寒地水稻生产全程标准化技术模式。全垦区迅速建起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工厂化育秧、盘育机插、钵育摆栽、侧深施肥,稻作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垦区已拥有钢骨架大棚22万栋、激光平地机100余台、水稻工厂化育秧设备329套、插秧机5万多台、水稻收割机7000多台。目前,垦区水稻生产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已由2000年的66%提高到9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0个百分点。2005年5月,国家农业部在北大荒召开了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现场会,推广了黑龙江垦区的经验。

      着眼构建农业循环经济,打造现代农业半壁江山的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正在快速发展中。近年里,黑龙江垦区领先实现了青贮玉米饲料收获、牧草饲料种植、收获、加工机械化。奶牛、肉牛、其它畜禽饲养机械化同步推进。饲料搅拌、自动给喂机械化、粪便处理、施用机械化正在积极试验示范中。

      在实现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的同时,黑龙江垦区还围绕种植业结构调整,针对国际市场的需求,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经济作物。北大荒人把出路定在了机械化上。从2000年起,垦区先后引进了一大批高性能的经济作物机械,在全垦区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垦区先后引进了亚麻播种机、拨麻机、翻晒机;引进了马铃薯播种机、收获机、甜菜播种机、收获机。在引进先进设备的同时,垦区还引进了先进的种植技术。过去种甜菜,沿用70公分的垄距,引进法国设备后变为50公分。播种密度增加后,甜菜头小个数多,实现了群体增产,提高了单体含糖量。垦区还自主开发了白瓜籽生产的全程机械化。这项千百年来令人头痛的劳动密集型生产项目,如今从播种、覆膜、管理到收获摘瓜、开瓢、取籽、烘干、清选全部以专用机械取代了人工。在有条件,有基础,有经验的地方,垦区还建设了蔬菜、花卉等设施农业园区和观光旅游农业园区。

      为了在农业国际化的竞争中立定脚跟,初成格局的中国农业机械化,正在现代农业装备国产化中不断突破瓶颈。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进步的历史,也是不断推广应用新技术国产化、新机具国产化的历史。垦区始终坚持以国产化为主,始终跟踪国际农机化发展的最新技术和新式农机具,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和消化吸收,不断“洋为中用”,为我所有。

      黑龙江垦区开始应用保护性耕作、土壤管理等世界前沿的农业新理念、新技术,引进了世界先进水平的少免耕法,积极改革土壤耕作制度,改变了过去连年翻耕的套数,建立了以深松耙茬为主的松、翻、旋、耙相结合的土壤耕作制。多年来,垦区结合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每年都推广应用十余项农机新技术和新机具,不断开发研制农机新产品,不断对现有机械进行改装和革新。正是一系列的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每年给垦区带来节本增收5-6亿元的效益。有人把农艺比作“设计师”,把农机比作“工程师”。为了适应农艺要求,配套革新改装现有机具,是垦区的一大本事。行间覆膜、大垄密、暗垄密等是在先进的农业机械带动下派生出的农艺新技术、栽培新模式。先进的农机与先进的农艺的有机结合,共同唱响了北大荒的农业现代化。

      针对现代农业的需求,黑龙江垦区坚持“洋为中用”的方针,集中科研院所研究现代农机装备,根据寒地作业的特点改装革新,并与国内外制造厂家联手寻找现代农机装备国产化的新途径。近年来,国内外几十家生产企业生产的新机具,长年在黑龙江垦区试验、示范,丰富了世界现代农业装备的研发。国外成型的农机产品,预想进入中国市场,常常先投放黑龙江垦区进行试验、示范。近年来,黑龙江垦区被誉为“万国农机试验场”。人们说,把黑龙江垦区现有的国内外先进机械集中起来,就可以开一个像样的农机博览会。

      农业机械化促使黑龙江垦区的农业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旱作农业机械化已完全取代了人力劳动;水田生产机械化正在逐步将人力解放出来。农业机械化推进了垦区农业集约化经营,促进了垦区以“撤队建区”为重点的新一轮改革。原有的2241个生产队建制全部撤销,集中设立了660个管理区,精简管理人员6685人,减少管理费开支1.32亿元。黑龙江垦区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000多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8%。4%的大型家庭农场经营了22.5%的耕地。大批被分离出来的劳动力转向发展畜牧业,发展二、三产业,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目前,垦区已形成初具规模的小城镇140余座,城镇化人口已占垦区总人数的53%以上。

      活跃的生产力正在不断地焕发出推动生产关系变革的力量。大马力形成的新半径效应正在源源不断地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过去以一个生产队为基础单元,大约需要配备8-10台普通拖拉机;现在以一台大马力为基础单元,大约可以辐射原来的3个生产队;一个农场的大马力大约可以辐射到5个比邻的农村乡镇;以垦区所拥有的全部大马力为基础单元,可以辐射到黑龙江全省乃至吉林、内蒙和俄罗斯。

      大马力的新半径效应使黑龙江垦区实现了跨场、跨县、跨省、跨国的跨区作业,带动了周边农村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一体化发展。垦区9个分局114个农牧场分布在黑龙江省12市74县(市区)境内,相互比邻,土地接壤。每一次农业生产的发展,每一项农业先进技术的实施,每一类型农业机械的使用都为周围农村和农民树立了榜样。大功率拖拉机、大型联合收割机的使用,首先在垦区,而后向农村发展;配套耕作技术首先在垦区应用,而后向农村推广;全程标准化作业,首先在垦区实施,而后向农村普及……

      大西江农场依靠5台套特大马力拖拉机组,仅用97名农机人员,承租了嫩江北岸中储粮北方公司的25.5万亩开阔耕地,在大规模经营、大机械化作业中创造了人均担负耕地2629亩,生产粮食62万公斤的劳动生产率。这个农场还为邻近的嫩江县代耕29.4万亩。哈尔滨农垦分局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名农业工人依托10台大型农业机械,承租了幸福乡3个村的1万多亩耕地,产量效益增长明显。1000多农民在稳收土地效益的前提下,从土地上分离出来进城务工,又增加了一份收入。

      2006年,黑龙江垦区组织大马力拖拉机、收获机,翻越大兴安岭,横跨内蒙古自治区北部海拉尔等地作业,上演了一幅幅大马力驰骋大草原的大剧。据有关媒体报道,当年,黑龙江垦区大马力机械跨省作业120万亩,创收近2000万元。五年来,全垦区累计出动13360台次拖拉机、收获机,跨区作业3265万亩,使农垦机械创收3.65亿元,使农民节本增收3.2亿元。目前,黑龙江垦区的场县合作已从农机代耕发展到农业技术,从单一耕种发展到农副产品加工业,从经济生产发展到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成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措施。

      黑龙江垦区赴俄开发100万亩耕种项目,被正式纳入中俄两国政府间合作框架,成为国家级境外农业种植开发项目。今年,垦区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建立了15家境外农业开发公司,承租土地130万亩。大马力机械成为境外农业开发的生力军。

      据悉,在“十一五”规划的新历程中黑龙江垦区将投资48亿元,继续组织实施现代农业装备工程,继续从国内外引进装备一大批现代化的大型农业机械,再武装700个现代化旱田、水田农机装备区,全部实现农业装备现代化。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将达到95%以上。种植业人员将从30万人减少到10万人。垦区将为周边农村每年代耕、代种2000万亩。届时,一个以农业装备现代化为重要特征的现代垦区将展现在世人面前。(谢振华 徐国春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啤酒大麦、水稻、棉花 下一篇:美丽的鸭绿河风景
     

    网友点评
    没有点评
    参与点评

     用户名: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说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lelvw V 1.9.0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互联网许可备案号:琼ICP备09004330号
    邮件:特色农产品供求信息请发布到zgxdny@126.com 电话:15321758535  城市: 联系人:林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