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聚集三农企业推荐供求信息现代农业展会招商观光农业农业新闻名优产品特色产品
首页新闻中心科技兴农  
 
广西科研人员选育一批新品,以科技赋能助力西瓜产业
来源:南宁晚报 点击数:3751次 更新时间:2024-5-22

 又到一年一度的吃瓜季节。清甜多汁的西瓜,是夏季人们喜爱的消暑果品。近日,广西南宁本地西瓜陆续上市,再战“水果江湖”。其中不仅有黑美人、麒麟瓜等大众品种,还有翠玲、桂玲等礼品型品种。今年西瓜品质如何?价格、产量如何?日前,记者走访市场发现,随着本地西瓜大量上市,整体价格较前期上市时下降不少。

 
  本地瓜上市 市场品种丰富
 
  “皮薄多汁,还有淡淡的虫草香味,快来尝鲜!”日前,记者来到吉祥路一家水果超市,看到摆在店门口的“虫草麒麟瓜”尤为显眼。这款瓜售价8.3元/斤,算是西瓜中的“贵族”。店员告诉记者,“虽然价格有点小贵,但人们‘吃瓜’热情似乎不减。现在大多顾客会选择买半个西瓜,也就二三十元,还是比较受欢迎的”。
 
  记者又走访了仙葫大道周边多家水果摊,这里的西瓜价格为2~3.5元/斤,比许多水果店便宜。“来尝尝,这是我们南宁本地西瓜。”在仙葫农贸市场一西瓜摊前,覃老板热情邀请记者品尝西瓜。他拿出一把水果刀切瓜,刀才轻轻切开瓜皮,西瓜就沿着刀口裂开,粉红色的瓜瓤水灵灵,一口咬下去,满口甜汁。
 
  据了解,目前南宁市面上本地产的西瓜主要有黑美人、甜王、麒麟瓜、甘美4K、绿裳、翠玲、桂玲等品种。每个品种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相对稳定,亩产量1500~2500公斤,亩产值3000~5000元,甜度一般在11.0%~12.5%,高的可达13.0%。收购价格方面,黑美人、甜王等中果型品种为1.6~2.0元/公斤,麒麟瓜、甘美4K、绿裳等品种为2.0~3.0元/公斤,翠玲、桂玲等中小型礼品西瓜品种为3.6~5.6元/公斤。
 
  4月至12月 广西鲜瓜不断
 
  本地西瓜为何这么好吃?“广西具有得天独厚的光、温、水、热条件,非常适宜西瓜生长。春天气温回升快,西瓜种得早,产品从4月上市,一直持续至12月都有鲜瓜供应。”广西农业科学院园艺所研究员、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站长覃斯华告诉记者,北海、崇左、南宁等地已成为除海南之外全国西瓜上市最早的产区之一,也是全国西瓜“南瓜北运”重要产地。
 
  西瓜种植是广西的传统优势产业,黑美人、甜王种植时间相对比较长,是全区目前主要栽培品种。近年又出现了甘美、美都、桂玲、京彩、京美等品质优良、适合大棚种植的品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市场多元化,大棚种植的中小型高品质礼品西瓜也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和喜爱。
 
  很多市民可能会好奇,才5月中旬,南宁本地西瓜这么早就上市了?不是应该到七八月才上市吗?“现在部分产区已经在大棚里种植西瓜,由于采用了保护地密植栽培,比露天种的西瓜上市要早,产量要高,而且春夏秋都可以种植,种植效益比较高。”覃斯华表示,西瓜生育期短,春茬种植3个月左右,夏秋2个半月就可以采收上市,以其短平快的优势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致富瓜”。南宁江南区的“苏圩西瓜”、崇左的“蔗里西瓜”都小有名气。
 
  以科技赋能 培育“致富瓜”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武鸣里建的广西农业科学院园艺所西瓜种植基地的西瓜大棚,空气中弥漫着香甜的气息,一只只披着翠绿外衣的西瓜“躲”在茂盛的瓜藤下,惹人喜爱。摘下一只瓜,用水果刀轻轻划拉,瓜皮瞬时开裂,露出粉嫩的瓜瓤,汁水丰富,脆甜爽口。这就是占据西瓜新品“C位”的品种桂玲。
 
  “桂玲主要在北海、南宁产区大棚种植,绝大部分都是外运,需求量大,供不应求。”覃斯华介绍,桂玲属于早熟中果型品种,适宜早春和秋季种植。最早在北海1月种4月收,最迟9月种11—12月收,收购价4.0~6.0元/公斤。记者了解到,像桂铃这样的西瓜新品,在广西农业科学院园艺所的西瓜种植基地里比比皆是,成为备受当地种植户推崇的“致富瓜”。
 
  这些“致富瓜”,是科研人员不懈努力的结晶。园艺所科研人员围绕广西西瓜产业所面临的上市集中、品种结构单一等问题,开展早熟优质多抗西瓜种质创制与新品种选育研究,培育出桂玲、兴桂三号、桂系10号等设施和露地兼用型中小型西瓜新品种。特别是桂玲,已在南宁、北海等地应用推广,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我们这个西瓜在种植时,是考虑到市场行情的,要打好时间差,利用广西的气候优势和区位优势,避开北方产区集中上市时间,进一步缩短西瓜罢市空档期,增加瓜农收益。”覃斯华说,西瓜配套栽培技术方面,园艺所科研人员通过试验示范推广优质多抗品种、化肥农药双减、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等配套栽培技术,使广西西瓜实现春提早及秋延后种植,春夏秋三季都有西瓜上市,而且产量更高、品质更优、效益更高,也让消费者能够吃到更甜、更安全、更多样化的西瓜产品。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安徽省守好小麦丰收的最后一道防线 下一篇:荔枝龙眼生产现状如何?请看来自产业大会的最新报道
 

网友点评
没有点评
参与点评

 用户名: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说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lelvw V 1.9.0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互联网许可备案号:琼ICP备09004330号
邮件:特色农产品供求信息请发布到zgxdny@126.com 电话:15321758535  城市: 联系人:林先生